票房破30亿!3个《流浪地球》幕后关键词,能给我们哪些启示?

阅读:282 喜欢:1

聚焦职业规划,关注向阳生涯

向阳生涯说:

《流浪地球》口碑逆袭,票房一路势如破竹,几乎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,《流浪地球》背后,其实有更多故事,值得我们思考,甚至给我们的职场以启发。

春节档电影的最大黑马《流浪地球》自上映之日起,口碑炸裂式传播,带动着票房节节升高,截至今日《流浪地球》的总票房已经突破了30亿大关!

片中所展现的恢弘特效让人眼前一亮,同时剧情里中国式的父子亲情、人类面对浩瀚宇宙的渺小、共同拯救家园的无畏和牺牲更无比令人动容,连一贯以毒舌闻名的影评人们都忍不住夸奖《流浪地球》:“它凭一己之力,将中国科幻电影提升到了世界高度。”

《流浪地球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,剧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,小阳君这里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几个关于《流浪地球》背后的故事,希望看完的你们也能有所收获。

关键词1:凝聚力

在《流浪地球》上映之前,剧组曾发布过一系列《流浪地球》的科幻特辑短片,向我们呈现了《流浪地球》幕后的拍摄花絮。从剧本创作到最终上映,四年多的时间里,在国内科幻人才紧缺的背景下,充满凝聚力的团队是电影成功的最大功臣之一。

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个团队的构成。

导演郭帆,有着一部青春片和一部漫改真人电影代表作,同时也是一个立志“当导演就是为了拍科幻片”、希望“推进中国的电影工业化”的导演,《流浪地球》是他的挑战也是他的情怀。

编剧和制片人龚格尔,和郭帆一样痴迷科幻,他做过演员、音乐,却从未担任过制片人,全凭着满腔的热爱和对朋友的信任,一头扎进了剧组。

摄影指导刘寅,自掏腰包买了几百万元的设备,买完租给《流浪地球》剧组,拍完了之后非科幻片剧组可能根本用不到这批设备。

演员方面,为了寻访合适的演员,至少接触过几十个演员,但大多认为中国科幻可能还没到时候,被委婉的拒绝了。

联系上吴孟达的时候他刚大病初愈,原本也并不相信国内能拍出好的科幻片,但经纪人的一句话说服了他,“他说这是第一部真正中国人自己拍的科幻片,将来会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中有一个位置”。而年事已高的达叔在拍摄电影时,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自己的身体。

拍摄现场,他要穿着几十公斤斤重的外骨骼吊威亚,每演出几条就必须去吸氧。为了保证安全,郭帆安排了一名驻组医生随时待命。

饰演救援分队队长的李光洁,正当壮年,面对每天几十公斤的负重,也直呼身上很多地方都疼的难以忍受。

特别出演吴京说自己是被郭帆一顿酒“骗”来的。本来只是客串,结果串着串着超支了,吴京说那我就投资吧;拍着拍着又发现不对啊,怎么客串串了31天;再拍又超支了,到最后干脆就“零片酬”出演。

...

幕后的工作人员不能一一细数,但是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而易见,按照导演郭帆的话,就是大家只想着一件事:拍成《流浪地球》。

俗话说,人心齐泰山移,当团队里每一个人劲儿往一处使,自然能带来效果的最大化。在职场,每一个团队都是如此,如果团队中有人是人在曹营心在汉,有人是只顾自己不顾团队,那结果可想而知。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看,这份认同,其实来源于每个人职业价值观的高度契合。

以追求拍出一部成功的中国科幻片的成就动机和审美主义为价值观,让整个团队呈现出了一种为了这部作品奋斗和奉献的心态,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了团队的进步。

众所周知的,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关于事业的观点,他说:“你一定要找到你所挚爱的工作,因为工作将会占据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,唯一真正能让你自己满意的,是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,而从事伟大工作的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的事业。如果你至今还没有寻觅到你热爱的工作,那么不要放弃,继续寻找。”

当团队中每个人因为相同的价值观聚集在一起,因为相同的事业心态共同奋斗,也许每个团队都能像《流浪地球》一样所向披靡。

关键词2:专业

光有团队的凝聚力还不够,要成为团队中那个最适合的人,还需要本身具有专业且过硬的业务水平。

在剧本之前,导演郭帆和编剧团队先花了8个月时间搭建了从1977年到2075年的百年编年史,包括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,以及自然中的地貌、洋流等方方面面,在创造了详细的“世界观”的基础上,设定了《流浪地球》的故事背景。团队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大概100万字的剧本,第一稿剧本大约7万字,起码写了十遍以上,每天都在不停打字。

令人惊叹的特效,是《流浪地球》最大的亮点之一,但是预算不够,技术有限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,没有成建制的特效部门就凑,技术难就靠人海战术解决,在片中能看到的充满未来感的每一块屏幕都是真实的,背后都有一个工作人员在操纵,确保屏幕配合演员的演出。

《流浪地球》最终道具超过1万件,“没有一件是可以直接买到的”。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,相当于14个足球场,包括运载车、地下城、空间站等都是实景搭建。在影片的花絮中,展现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、8000张分镜头画稿、10000件道具制作、10000 延展平米实景搭建,拍摄成本高达3.2亿,这样的制作,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几乎是前无古人。

这和身在职场的道理是共通的,想要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和想要完成一个好项目一样,离不开专业二字,要做到专业,就得不满足于把工作当成例行公事,不满足于场面上的过得去,而是用研究的态度钻研进去,边工作边学习,边摸索边反思时,才能带来最好的效果。

而当整个团队都呈现出这样一种精益求精的氛围时,对于团队和个人来说都弥足珍贵。

关键词3:突破

团队的凝聚力+专业度,最终带来了《流浪地球》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破。

首先是观念上的突破。中国到底能不能拍好科幻片,可能是所有行业从业者和影迷们一直以来的困惑了,在《流浪地球》之前,悲观者占绝大多数。从小说《流浪地球》的版权被收购开始,业界对电影《流浪地球》基本都持唱衰的态度。就连《流浪地球》的导演郭帆,对自己所执导的这部电影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。

他曾说:我们很可能就是前浪,结局就是死在沙滩上。

无论是制片人,还是导演或是演员,他们心里很清楚,那么多辛苦的付出和天价的投入,最终换来的,很有可能是票房惨败、口碑扑街。但是这次敢于第一次吃螃蟹的黑马逆袭,就像一颗火种,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期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一天。

其次是电影本身的突破,是我们从模仿到找到自己文化内核的蜕变。相较于西方科幻大片里普遍存在的个人英雄主义,《流浪地球》是一个没有超级英雄的世界,彰显的是更加更符合传统中国文化观念的集体主义。

这其实很好理解。西方文明以海洋文明为核心,从古至今,一直持一种走出去的态度,就连在科幻电影中,表现出的往往也是开着宇宙飞船,冲出地球。

而华夏文明则是农耕文明,对故土有着极深的依恋,就算离开,也要带着地球一起跑,这样的理解更贴近大多数国人的价值观。找准了这样的定位,才有事半功倍的可能。

人在职场同样如此,想要取得突破,也必须要有从舒适区走出来的勇气,不踏出那一步,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样,过程可能崎岖坎坷,但最终至少不会留下遗憾。同样的,我们也需要认清自己的职业定位,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只会把自己带偏,通过职业规划梳理自己真正的兴趣性格以及优势,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。

《流浪地球》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,希望它诞生背后的这些小故事,同样能给人启发,联系自身,谋求新的发展,成为今年的职场黑马吧~

标签:
喜欢
推荐阅读
聪明的职场人,永远找得准自身定位 新闻动态
聪明的职场人,永远找得准自身定位
2024-03-19 阅读:4 喜欢:1

文章通过大热影片《流浪地球》台前幕后的故事,梳理了三大关键词,通过流浪地球中得到的启示,分析了职场逆袭的关键因素,希望职场人也能如影片一般实现逆袭。

职业规划:考研or就业,适合才是硬道理 新闻动态
职业规划:考研or就业,适合才是硬道理
2024-03-19 阅读:3 喜欢:1

文章通过大热影片《流浪地球》台前幕后的故事,梳理了三大关键词,通过流浪地球中得到的启示,分析了职场逆袭的关键因素,希望职场人也能如影片一般实现逆袭。

不想与人打交道!I人如何做职业规划? 新闻动态
不想与人打交道!I人如何做职业规划?
2024-03-18 阅读:6 喜欢:1

文章通过大热影片《流浪地球》台前幕后的故事,梳理了三大关键词,通过流浪地球中得到的启示,分析了职场逆袭的关键因素,希望职场人也能如影片一般实现逆袭。